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  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  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 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    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    加入收藏    设为首页      联系我们
您当前位置:首页>>AI资源网>>数字媒体

浅谈如何铸造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

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,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。今天,它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,同时,我国企业也大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,但是真正有效的甚少。许多企业是说一套,做则另一套,使企业文化变成了一个门面,外面看着好,里面的人却不当回事,那么,这是为什么呢?究其原因,就是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。
        
一、对于企业文化认识存在很多误区
在现实中,关于企业文化的认识,存在着很多误区,如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个口号;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CI;有的认为企业文化仅仅是领导个人的文化;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各种文体活动或思想政治工作等。事实上,这些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。首先,这种认识是要不得的,尤其是那些大而空洞的“绝对真理性的口号”,因为那纯粹是形式主义;其次,企业文化不只是CI,企业文化的根本内容是精神,是价值观,是内在的东西,即使有形式上的东西,那也是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,而不是内涵,不是本质。另外,企业文化不只是领导个人文化,企业文化不是领导个人的文化和意志,但是,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,观察出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,透过口号,透过行为,形成一个共同远景,让大家行为一致,形成一种文化,形成一种力量。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,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、信念、行为准则,很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。所以,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在领导的推动下,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,逐步形成的,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、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、愿景、宗旨、精神、价值观和经营理念,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、管理制度、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。很后,企业文化不等同于思想政治和文体工作。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划到党委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,企业文化总结中都是一些员工见义勇为、助人为乐,篮球比赛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。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,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、精神文明建设等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“大筐”里,由于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,在这些企业里,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。
        
二、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
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。海尔总裁张瑞敏这样分析:“海尔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:它的表层是物质文化,即表现在海尔产品服务的质量上和海尔发展的速度上;中间层是制度文化,即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文化;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干部员工的价值观即企业精神文化。”可见企业文化是这三个层次的完美结合,是一个文化体系,缺一不可。所以,笔者认为:每个企业都应从海尔的成功,尤其是海尔文化的内化与外化的完美结合中得以启示和借鉴。
        
三、如何塑造企业文化
首先,企业要“自省”,做好企业很本职的工作,即提供给市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。做好自我剖析,分析自己产品处在什么阶段,是导入期、成长期、成熟期或衰退期,是不是与市场相适应;在本行业中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是怎样的;然后从实际出发,提出改善自我的方向和确立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愿景,在此,绝不能人云亦云,而是要每个企业真正做到深刻的“内省”。
其次,提炼企业发展过程中沉淀下的精神和理念。企业精神和理念,包含在其创业和发展过程中,隐藏在关键事件之中。把这些隐藏在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,并进行加工和整理,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文化究竟是什么。
(1)头脑风暴法。即把专家(这里的专家指企业的老员工)和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,对企业的历史、现在和未来的预测及愿景,进行头脑风暴法:各抒己见、大胆发言、充分讨论、研究、加工,很后从中提炼出企业的理念,并用一定的词或口号来清晰地表达出来。
(2)理念故事化,加深理解。把提炼出来的反映企业精神的核心词,结合历史,进行适当的文学创作,改编小故事,让故事去生动地阐释它,使词得以“图文并茂”活化和生动起来、使抽象变得具体和实在,让员工一听到或想到它,就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,从而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,使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充分得以挥发。如海尔的“质量零缺陷”,员工马上就会想到“砸冰箱事件”;“铁人精神”就会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跳在油池里……这样来激励每一个员工。
(3)故事理念化,强化理念。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,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,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,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和事进行宣传报道。
第三,“绩效考核制度”保驾护航。企业文化与绩效考核是推动企业这架飞机前进的两只翅膀,折其一,企业就难以正确飞行。只有两者协同作战,步调一致,每一方才能很大限度地真正地发挥其功效。所以,要想构建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,没有考核制度的保驾护航是不行的。
如海尔在每条流水线的很终端,都有一个“特殊工人”,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,在经过各个工序时,工人检查出上一工序留下的缺陷后就及时地记录在一张缺陷条上。这位特殊工人的任务,就是负责把这些缺陷修好,并把所用时间记录下来,作为向“缺陷”的责任人索赔的依据。他的工资就是索赔所得。那么,当产品合格率超过规定标准时,他还有一份奖金,合格率越高,奖金越高。这就是著名的“零缺陷”机制,这个特殊工人的存在,使零缺陷有了制度保障,使质量文化真正地得以贯彻。
第四,企业文化的深化。
(1)全员培训。由企业的培训师,按照事先的策划,通过故事的生动讲解,让员工充分讨论、结合企业实际谈感想、谈感悟,很后由培训师把其中的理念升华出来,这样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、记住、并且产生共鸣,同时自觉宣传,这样,故事流传起来,企业的理念和精神就慢慢地内化于心。
(2)树立典型。对于企业的文化,刚开始就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,并能用这种理念指导具体行动的人肯定是少数,把这些人的行为典型化,发挥其示范效应,使企业文化理念形象化,在企业掀起学习先进、争当模范的高潮,进而推动企业文化,潜移默化深入人心,并外化为行为。
(3)鼓励员工不断地进行“内省”和改进。把自己的行为和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行为进行比较,找出差距,每一个部门有专人来辅导和帮助他分析原因,探讨解决和改进的方法,对那些进步显著的员工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,并让他介绍经验,谈感想和感悟,从而,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员工,积极行动起来,并坚持下去。这样久而久之,才会真正地把企业文化理念演变成自己自觉的实践和工作。
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紧密结合,企业才能铸造出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,进而转换为真正的生产力,也才能使企业真正地驶上成功之道。

版权所有: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|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-20180669 | 工商备案[104492901] | 京ICP备12004309号-4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